來源:未來網2025-08-27
編者的話: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今年7月7日,在百團大戰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對前來參觀的青少年學生和紀念館工作人員深情地說:“廣大青少年生逢其時,要賡續紅色血脈,樹立強國有我的遠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偉大抗戰精神如同不滅的星火,照亮億萬少年兒童成長之路。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我家的抗戰先輩”為主題,推出全媒體報道,邀請抗戰英烈、英模等的后代來講述、追憶在那段崢嶸歲月中先輩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跡,引領廣大少年兒童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爭做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張治中(1890-1969),原名本堯,字文白,安徽巢縣(今巢湖)人,1949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民革第二屆中央常委,第三、四屆中央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一至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94年前,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對中華民族的入侵,面對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的血腥屠戮,雖然當時國內軍閥割據,派系林立、混戰不斷,但仍有大批愛國志士奮起抵抗,不畏生死救民族于危亡,被譽為“和平將軍”的張治中就是其中之一。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張治中將軍的孫子張皓霆在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講述了祖父張治中在那段崢嶸歲月中身先士卒抗擊日寇的英勇往事……
兩次參加“淞滬”抗戰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方面挑起戰火。一些浪人故意在大街上尋釁,先砸中國店鋪并襲擊警察,又火燒日資企業,日本海軍陸戰隊則以“保護”僑民之名在上海租界進入臨戰狀態。面對當時日本特務在上海尋釁滋事時,南京政府對日本領事提出的全部無理要求全接受,同意將有抗日激情的第十九路軍從市區撤出。移防還未完成,28日夜間日本海軍陸戰隊1000余人卻在20輛裝甲車掩護下沖出租界區,向十九路軍發起進攻,史稱“一·二八事變”。
爺爺張治中當時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職,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行為十分憤慨。“一·二八事變”發生后,在蔣介石召見我爺爺時,我爺爺便主動請纓參戰,蔣介石便把臨時組建的第五軍交由我爺爺指揮,隨后他奔赴上海。
由于當時的一些原因,我爺爺率領的第五軍當時是打著十九軍的旗號參加的戰斗。當時十九路軍能夠不顧南京政府的后撤命令進行英勇抵抗,受到上海民眾自發支持,他們組織了義勇隊、救護隊、通信隊、運輸隊踴躍支前,宋慶齡、何香凝等著名愛國領袖還親赴戰地慰問,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官兵斗志。
張治中將軍在淞滬抗戰指揮戰斗
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受挫后,于當年2月中旬又發起瘋狂進攻,十九路軍和我爺爺的第5軍在廟行進行反擊,取得淞滬抗戰中最大一次勝利。
到了3月初,日軍憑借優勢的火力和兵力,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陣地,十九路軍和我爺爺率領的第5軍被迫向上海以西撤退。這一仗中國軍隊傷亡1.4萬人,日軍傷亡3100人,十分慘烈。我爺爺打仗時總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的指揮部被日本鬼子包圍,戰斗非常激烈,爺爺當時的警衛連長在這場戰斗中壯烈犧牲。
美、英出于自身在滬利益出面調停,1932年5月中日簽訂喪權辱國《上海停戰協定》,但中國軍隊雖敗猶榮,正如美國著名作家、在上海采訪的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復始之旅》一書中所說:“上海一·二八之戰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產生了永久不可逆轉的影響。它使中國許許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國團結一致進行愛國斗爭,中國就是不可戰勝的。”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民政府任命我爺爺張治中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命令他率部在張華浜、川沙口等地與日軍血戰。但在國民黨消極抗戰思想指導下,從9月11日起,中國軍隊轉攻勢為守勢。我爺爺因與蔣介石在軍事指揮上發生沖突,于9月22日向大本營辭職。
為和平三到延安
1937年11月,我爺爺張治中調任湖南省主席,并兼任省保安司令,在任上時,爺爺積極向湖南群眾宣傳抗日救亡思想。1941年皖南事變后我爺爺向蔣介石上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戰爭勝利后,我爺爺被任命為國民黨政府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在此期間,我爺爺不顧個人風險營救了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產黨員回延安。
爺爺張治中是蔣介石的心腹重臣,又與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交誼深厚。1925年我爺爺參加周恩來爺爺與鄧穎超奶奶的婚禮,鬧喜酒的時候把周爺爺都灌醉了。
我爺爺在黃埔軍校期間,和周恩來中共幾位黨員的關系非常好,還曾一度申請加入中共,并密商于周恩來。但周回復說:“中共當然歡迎你入黨,不過你的目標較大,兩黨曾有約,中共不吸收國民黨高級干部入黨,此時恐有不便,不如稍待適當時機為宜。但中共保證一定暗中支持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抗戰勝利后,我爺爺為維護和促進國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經歷,至今仍被傳為佳話。毛主席說我爺爺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蔣介石為了奪取抗戰勝利果實,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采納了美國大使赫爾利的策略,給延安連續發了三封電報,虛意邀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收到電報后,毛澤東權衡利弊,決定應蔣介石之邀,親自去重慶與蔣介石談判。
毛澤東去重慶進行談判的電報打亂了蔣介石原來的構想,蔣只好把假戲唱到底,便派我爺爺張治中和赫爾利先生到延安接毛澤東等中共代表團成員到重慶談判。
到達重慶后,我爺爺不但把家里的房子讓給毛主席和代表團成員住,還特意派了警衛員營的一個手槍排保護他們的安全。我爺爺告訴周恩來,這個手槍排大部分是我老家人,靠得住!
談判結束后,10月11日,毛主席又在我爺爺張治中陪同下安全地降落在延安東關機場。
1946年3月4日,作為“軍事調停三人小組”(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成員之一,我爺爺作為和平使者為了國內和平、落實整編軍隊、恢復交通、停止國內戰爭,再次從綏遠乘飛機抵延安。
賡續愛國精神
我目前已經退休多年,雖移居湖北,但作為民革宜昌市委祖統工作聯絡部副部長,一直為宣傳抗戰精神、愛國精神四處奔走,每到一處,就向大家講述爺爺奮勇抗戰的故事,還大力弘揚與黨同心、愛國為民、精誠合作、敬業奉獻等光榮傳統,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張皓霆先生(中右一)宣傳愛國精神
今年9月3日,我將受邀參加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我沒有什么,就是個普通人,只不過是我爺爺,他給我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我要做的就是把愛國精神傳承下去,讓所有人,特別是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營養,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奮斗。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 蘇建軍
編輯: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