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來網2025-05-15
劉嘉麒,1941年5月生于遼寧省丹東市。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劉嘉麒積極推進火山資源的保護開發與火山災害的監測預警,被認為是中國火山和瑪珥湖古氣候研究的領軍人物。
2024年,劉嘉麒院士受未來網“科普向未來——公益微課堂”節目邀請,為全國小朋友們上《點石成“布”火到了太空》微課堂。
“月球多少億年前就有了火山活動?”
“火山研究為什么能助力月球研究?”
“地球上鋪路的石頭為何能成為登上月球的布?”
……
這些問題的答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在“科普向未來——公益微課堂”節目中
告訴了全國小朋友答案是什么!
劉嘉麒已年過八旬,做火山研究60多年。
退休之前,他從事的是艱苦的地質工作。
退休之后,他長期致力于科學普及。
除了前往各地給青少年開科普講座,
他還在多個短視頻平臺開通了賬號,
經常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在線為青少年做科普,
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火山爺爺”。
2024年6月,
嫦娥六號成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任務,
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
這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
這面國旗用的材料正是玄武巖。
在地球上常見的石頭,
如何能織成布被帶到月球展示?
劉嘉麒長期致力于玄武巖纖維材料研究,
他發現普通的材料到月球上是不適應的,
但玄武巖可以拉絲、做纖維,
還可以做巖棉或是鱗片,
特別是在航天航空方面用途更廣。
將這種在地球上、月球上常見的石頭,
拉成絲、織成布,
便可以帶到月球上去展示!
了解更多科學問題,一起聽聽院士的回答!
編輯: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