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少年報2025-09-12
小編說
長期以來,如何讓孩子們實現高質量午睡,一直是學校、家長面臨的共同難題,改善中小學生午休條件、推動“躺睡”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近日,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各方一直期盼的中小學生“躺平午睡”即將實現。“國標”里的午睡課桌椅是什么樣的?這條健康午休的“標準線”反映出怎樣的教育關懷?一起來看——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近日批準發布《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通用技術要求》(GB/T ?46016—2025)國家標準,將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根據學生身體發育特點,從設計、生產、檢驗、使用全流程作出規定,讓午休課桌椅更舒適、安全、耐用。
標準要求午休課桌椅形態尺寸兼顧學習與午休的舒適。上課時,小學課桌高度在455毫米—730毫米之間,中學課桌高度在565毫米—790毫米之間,椅子的座面寬至少達到360毫米,以保證坐姿端正。午休時,椅子能展開成躺姿,整體長度不少于1050毫米,靠背能放倒到135度以上,頭枕寬、長分別至少達到180毫米、100毫米,擱腿的地方寬、長分別不少于250毫米、100毫米,學生能舒展身體好好睡覺。桌子下方的空間也有講究,小學的桌子凈空高和座面的高度差不小于110毫米,中學的不小于150毫米,既能讓腿活動自如,又避免午休時身體蜷縮導致不適。
標準對午休課桌椅的材料、性能和結構作出嚴格規定。在材料方面,要求桌面、椅面等塑料件抗沖擊、耐老化,表面漆膜經得起水、潮氣和摩擦,桌面沾了墨水、印泥之類的污漬,用普通橡皮就能擦干凈。在結構和耐用性方面,要求午休狀態下椅子能承受多重重量測試,掛鉤掛5公斤物品不損壞,擱腿部件用2萬次不會斷,調節、折疊等功能用1萬次還能正常用。
標準明確午休課桌椅從出廠到使用全鏈條質量保證要求。出廠前,每批產品都要抽樣,檢查外觀、尺寸、結構安全等項目,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校園。如果產品的結構、材料、工藝有大改動,或者停產后半年再生產,需要進行全面檢驗,確保核心性能達標。
“國標”里的午睡課桌椅,到底什么樣?
目前,可以平躺或傾斜的各式午休課桌椅已經在多地學校投入使用,這種桌椅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形”功能——上課時,它是標準的課桌椅;午休鈴聲一響,它就能輕松切換形態,讓學生舒適地躺下休息,校園午休從“湊合趴睡”變成“舒適躺睡”。
在福建泉州東星實驗小學,學生們只要轉動旋鈕,椅子靠背放下,腿托升起,就變成一張午睡床,針對高年級的午休課桌椅,還可以把后排的桌子變成靠背的一部分,教室很快就成了可午休的臨時宿舍。
東星實驗小學校長張桂英介紹,隨著課后延時服務的推廣,在校午休就餐學生的比重上升至85%,迫切需要讓孩子們吃好睡好,這樣的新式午休課桌椅,非常有效。
此類的午休課桌椅,正在逐漸推廣,今年新學期伊始,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北校區的孩子們發現,午休時間可以在教室里躺著睡覺了。
各地選用的午休課桌椅,款式不盡相同,而隨著《中小學生午休課桌椅通用技術要求》的制定,各樣的午休課桌椅,將迎來新的國家標準。新標準充分考慮了學生午休的舒適度。比如,展開后的總長度要超過1米,保證學生能伸展開身體;靠背可以放倒到135度以上,接近半躺的舒適角度;甚至連頭枕和擱腿的位置,都有明確的尺寸要求,確保孩子們能真正睡個好覺。
參與標準制定的某公司負責人陳超峰介紹,這種新式桌椅因為增加了躺睡功能,結構和部件都比傳統桌椅更復雜。因此,新國標在原有標準上,針對這些新增的功能和部件作出了規范。
陳超峰表示,目前主流的午休課桌椅有3種形態,簡單來說就是桌子變床、椅子變床和桌椅一起變床,入圍標準的,是后2種形態,而且每種形態的尺寸、設計都有明確要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一標準的推廣,并非等于未來所有桌椅都將變成午休課桌椅,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采用這一新式桌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國標的設計主要還是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午間能夠休息得好。在實施的時候要注意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短期內可能還很難實現全國范圍的推廣——新課桌對于教室的大小有沒有要求?對班額的大小有沒有要求?要整體考慮這些因素,再去推廣使用。
午休課桌椅新國標的發布,一來填補了相關空白,方便未來企業生產與學校采購,二來也有助于擴大“躺睡”學生的數量和比例。可以說,這是對中小學校辦學過程中普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的及時回應。
午休課桌椅里的成長刻度
這張“小課桌”的“大標準”,看似是對桌椅參數的精準框定,實則是用制度之尺丈量教育的溫度,以細節之筆書寫兒童權益的尊嚴。
教育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的宏大敘事,而是落在方寸之間的日常關懷。過去,一些學校的午休場景總帶著幾分湊合——木椅子拼成臨時床鋪,課桌邊緣硌得胳膊生疼,蜷縮半小時起來腰酸背痛。這些被忽視的小麻煩,實則是兒童身體發育的大障礙。自202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來,各地積極行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為了保障學生午休時間,改善學生午休質量,為學生換上了“可躺式”課桌椅,巧妙地解決了學生午休難題,讓學生實現了從“趴著睡”到“躺著睡”的轉變,深受家長、學生好評。
在新發布的國標里,小學課桌高度455-730mm、中學565-790mm的精確區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坐標系”;躺椅135°的靠背角度、1050mm的整體長度,是脊柱自然舒展的“生物密碼”;連桌下110-150mm的凈空高度,都是避免腿部蜷縮的“人體工學課”。這些數字不是冰冷的規范,而是用科學的量尺,為每個孩子的成長定制了舒適區。
更值得關注的是,標準將“安全”二字熔鑄進產品全生產周期。從塑料件的抗沖擊測試到漆膜的耐臟擦拭,從椅子承重5kg的掛鉤到2萬次不變形的擱腿部件,每一項指標都在回答一個問題:我們給孩子的,究竟是“能用就行”的商品,還是用著安心的高品質產品?曾有家長吐槽,孩子午休椅用了半年就松動、螺絲扎破校服,也見過小學生蹲在地上撿掉落的鉛筆……這些被忽視的小問題,可能藏著劃傷、摔倒甚至更嚴重的隱患。新國標用“生產—檢驗—使用”的閉環管理,把耐用變成可量化的標準,讓安全落地為可觸摸的保障。這不是對企業的額外約束,而是對童年的底線承諾。
從更大的視角看,午休課桌椅的“國標”,折射出社會對兒童友好的認知升級。過去我們談教育投入,總盯著實驗室、體育館等“大工程”,卻容易忽略課桌椅這樣的“微基建”。但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當一所學校的課桌椅能讓孩子午休時舒展雙腿,當一套家具能陪伴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這種被重視的感覺,更能滋養心靈。它傳遞的信號很明確:兒童不僅是未來的希望,還是現在的生命;教育不僅要傳遞知識,還要守護成長。
當然,標準的落地需要“最后一公里”的溫度。學校要定期檢查課桌椅的損耗,避免新標準淪為舊擺設;家長不妨多關注孩子午休時的反饋,讓舒適從參數變成真實體驗;企業更要跳出“合格就行”的思維,把“更適合兒童”作為產品研發方向。
編輯: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