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輔導員2025-08-15
隊員們,在這春風和煦的時節,我們將在3月22日至28日,迎來第38屆“中國水周”。
水,這個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朋友,擁有著獨特的個性。多數時候,他溫柔而寧靜,滋養萬物生長;然而,一旦發起脾氣,便會引發洪水,無情地摧毀我們的家園。自古以來,為了與這個朋友和睦相處,中華民族憑借卓越的智慧,想出了不少化害為利、惠澤萬民的辦法。今天,讓我們一同探尋與水的相處之道吧。
01
在長江三峽工程的
大“學校”里修品行、練本領
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堪稱水的“超級學堂”。在這里,水“學會”了如何掌控自身的“情緒”。他不再肆意泛濫,而是將磅礴力量轉化為清潔電能,助力三峽水電站每年發出高達1000億千瓦時的電量,為中國能源安全筑牢根基。同時,水改善了長江的通航條件,讓萬噸巨輪在江面上自由穿梭,緊密連接起祖國的四面八方,有力促進了區域間經濟交流與發展。隊員們,水既蘊含危機,也充滿機遇。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將來也能引導水更好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
02
在南水北調工程的
“征途”中謀共濟、促均衡
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勻,南方多,北方少。隊員們覺得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沒錯,就是借水。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讓水進行了一次南北“大遷徙”,一股股南水奔騰北上,解決了上億人的飲水用水問題,更促進了南北地區的協調發展。隊員們,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爭做護水小衛士,讓水流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03
在數字孿生科技的
“矩陣”上賦智慧、提效能
隊員們,新時代治水管水更加智能、高效。如今,數字孿生技術應運而生。它為水情復雜、治理難度大的真實水利工程,打造了“數字雙胞胎”。科學家們協同創新,利用先進傳感器實時收集水位、流量、水質等數據,并傳輸至數字平臺。這樣,人們就能提前預測問題、制定應對方案,還能精細化調配水資源,讓每一滴水都盡其所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隊員們要發揮聰明才智,多多進行科學小試驗,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發掘水的更多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興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國大事。”發展水利既是“民生為上,治水為要”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隊員們,如何與水和諧共處,是我們始終要思考的問題。讓我們攜手共進,學好治水、興水、護水、節水知識,未來做水利建設者,為祖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瞿凱俠